曲玬号 - 给广大网友解决创业的问题
已解决

李严为什么和诸葛亮不和(三国李严要陷害诸葛亮)

来自网友三国李严和诸葛亮不和的真实原因提问 提问时间:2022-05-04 21:28:59阅读次数:6

最佳答案

大家好,筱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李严为什么和诸葛亮不和(三国李严要陷害诸葛亮)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想必大家现在对于诸葛亮为什么不杀李严方面的信息都是比较想了解的吧,那么针对于三国李严和诸葛亮不和的真实原因方面的信息,筱雅自然是收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信息,那么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下下面筱雅为大家收集到与李严为什么和诸葛亮不和(三国李严要陷害诸葛亮)相关的信息吧。

白帝城托孤是历史上无数次被演绎和讨论过的桥段。

在今日无数历史研究中,有很多人对这托孤,研究出无数,大致说分两方!

正方说:刘备诸葛亮托孤可谓推心置腹,信任无间,算群臣相携相知的典范,当为后世师表。

反方说:刘备托孤诸葛亮是两人聪明人的最后交锋,最后两方都将话给说死,刘备用君可自取,将了诸葛亮的军,也让诸葛亮只能鞠躬尽瘁。甚至有人还说,托孤幕后就有无数刀斧手待命,如果诸葛亮言语不慎,最后结局就是血溅当场。

正方支持者的论据都是诸葛亮后续的所作所为,而反方支持者的论据必定有刘备提拔李严做托孤大臣。

诸葛亮用事实做了回答,用行动报答了刘备的三顾之恩,鱼水之义,那么刘备为何要火线提拔李严,让其成为仅次于诸葛亮的托孤重臣?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啊!

刘备提拔李严,真为制约诸葛亮?不,那是刘备最后的坚持

(刘备的托孤)

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不少人都写过,今日班门弄斧一出,也参合参合!

这次我先用时间线阐述经过,在分析为何刘备会如此做!

刘备托孤的事迹发生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就在这年,远征东吴的刘备遭遇了人生最大的败仗,****的盛夏时节,被东吴陆逊用一把火将烧了蜀汉连营,夷陵之战以蜀汉大败而归结束!

决战结束之后,败逃的刘备与同年七月率军退至鱼复县,可是身后后的东吴追兵在陆逊带领下,追的不依不饶!

鱼复县为入川必经之路,也是战略要地,不容有失,即便战事失败,可是底线还是要有的。

面对咄咄逼人的陆逊军,刘备决议坚守鱼复县,为表决心还将鱼复县改名永安宫,亲自率领蜀汉残余兵力驻守永安。

刘备提拔李严,真为制约诸葛亮?不,那是刘备最后的坚持

(夷陵之战)

很有点天子守国门意思在内。

由此可见,刘备虽老,但是战略眼光还有雄心依旧, 奈何身体不行了。

一般天子守国门时刻,都是全国动员时刻,可惜刘备孤注一掷几乎将所有兵马都带去东吴,最后大败亏输,即便全国动员,援军也很难指望的上!

再加上战时损失了无数良臣猛将,独臂难支的刘备,处于了困境。

这个时候,一个人带着援军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李严。

当时的李严任职犍为太守,官声颇佳,治理地方可圈可点,本生就有升迁的可能,再加上这勤王之举。

立马在刘备哪里获得了不少印象分。

刘备提拔李严,真为制约诸葛亮?不,那是刘备最后的坚持

(李严来的雪中送炭)

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面对李严的雪中送炭,还有手下死伤无数的现实,刘备一看李严到了永安宫,立马起了提拔之心。

于是火线提拔,任命李严为尚书令,那么尚书令啥官职,简而言之可以称呼为辅相,仅次于丞相。

如此职,如果在平时看,肯定非常唐突,可是在当时看,却有刘备无奈在内,原因吗也很简单,逮着一个,能力够强又衷心的,只能用这个!

更何况,这李严治理地方是把好手,还能带兵打仗,算文武双全人才。

比他合适的,在战斗中死了不少(比如马良),相对差不多的,也就李严在身边,退而求其次,只能选李严了。除了以上这个火线提拔的原因之外,刘备还有一个想不到,那就是没想到自己会死那么早。

刘备提拔李严,真为制约诸葛亮?不,那是刘备最后的坚持

(刘备没想到自己死这么早)

对于战败之后的刘备而言,最担心的无疑是和东吴的关系问题。

战还是和,和要如何谈?估计是刘备最后时刻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耗时最多的问题。

要不他也不可能坐镇永安宫,还修葺宫殿准备长期驻扎,直到东吴问题解决为止了。

由此可见,当时的刘备并没有托孤的想法,这也可以从他没有召唤诸葛亮到永安侧面证明。

可惜的是,刘备高估了自己的身体,数月后,刘备病重。

病重后的刘备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后世了。

章武三年(公元222年),三月。刘备急召诸葛亮到永安宫,与此同时刘备再次提拔了李严,让他做了中都护。

这个时候的李严,主要责任,就是留镇永安,统领内外军事,俨然成了诸葛亮下第一人。

这段历史在三国志中也有确切记载:

章武二年,先主徵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三国志·李严传》

正因为这段记载,才有无数人说刘备临终前所作所为是为了分诸葛亮的权,让后主安稳,才火线又一次提拔李严,甚至让他掌握内外军事,镇守永安的目的,除了防备东吴,还可以在成都有变的时刻, 能有其他势力牵制诸葛亮。

刘备提拔李严,真为制约诸葛亮?不,那是刘备最后的坚持

(刘备剧照)

提拔和牵制同步,信任和同步,这才是属于刘备的帝王之术。

分析的确实666,但却是不通历史的分析。

原因吗主要有如下几个。

首先:三国时代的官职制度,本身就很混乱。

蜀汉更是如此,而且所谓的“统内外军事”,其实是被过渡解读的定义,这个词汇属于三国时代的首创,历史从未有过,而且解释的也很模糊,可以说就是个虚荣而不是实职。这和后续李严的地位也相仿,一个“统内外军事”的人,为何没有多少职位?真是诸葛亮还是刘备拿的是个胡萝卜?聪明人都能想明白。

其次:即便刘备火速提拔了李严两次,可是和诸葛亮比李严的档次还是差的太远。

当时的诸葛亮是录尚书事,而李严的任职是尚书令,一个事一个令,看着仅仅一字之别,确实能不能行事的区别。同样有丞相待遇,但是诸葛亮可以假节,领司隶校尉,刘禅继位后还开府。有了一整套配合诸葛亮的行政衙署,俨然待遇。李严有啥?啥都没有!如果说有,仅仅也只有永安宫,原本李严从犍为太守任上带来的部分指挥权。

刘备提拔李严,真为制约诸葛亮?不,那是刘备最后的坚持

(刘备的谋划)

最后:托孤之后,李严的主要职责是镇守永安,代替原本打算长期驻守永安的刘备,和东吴对峙而已。好吧,一个脱离了成都中枢的托孤重臣,他能算托孤吗?

如此三个方面以分析,这李严和诸葛亮本身就不是一条线的人,虽然同为托孤之臣。

诸葛亮受托的是一个国家,而李严受托的仅仅刘备最后的心愿,制衡东吴而已。

那么为何刘备要这样做,其实和当时的环境还有内外环境有关。

对于在蜀地好不容易站稳脚跟的刘备集团而言,内部的威胁从来不比外部威胁小。

当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退守永安宫的时候,为何不招诸葛亮立马到前线,目的就是要精于治政的诸葛亮在后方稳定人心。

因为大败后的蜀汉内部,益州本土世家们都在蠢蠢欲动,成都必须要足够信任的强人驻守。

刘备提拔李严,真为制约诸葛亮?不,那是刘备最后的坚持

(蜀汉并不安稳)

基于个人需要、、军事,三方面上,刘备都有理由提拔李严!

首先:个人需要上。

天子守国门的刘备,在前线是需要人扶持的,诸葛亮在后方稳定人心,他过不来,火线勤王的李严,则因为自己的突出表现,成了被扶持起来帮助刘备的哪个人。

其次:上。

李严的集团出生也给了刘备高置李严的理由,他虽然是荆州南阳人,却不属于刘备嫡系的荆州派系,反而是原本刘璋的部下,提高他的地位,是将原本刘璋部下拉拢到蜀汉核心阵营中,这个事和刘备称汉中王后娶了吴懿妹妹是一个道理。

拉拢刘璋部下,联合阶级势力是刘备考虑的问题,而且李严和益州本体世家关系良好也成了他被提拔的重要原因。

再次:军事上。

李严虽然不是四川人,但在蜀地待了很久很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永安的军事地理也都很了解,蜀汉的东大门需要一个能力足够,又忠诚的人守护,这个人选,在托孤那一刻只有李严合适。

刘备提拔李严,真为制约诸葛亮?不,那是刘备最后的坚持

(没人比得上诸葛亮)

可是这提拔还有合适,也仅此而已,李严不可能获得和诸葛亮同等地位。

原因不过“亲疏有别”而已,蜀汉的核心团体依然是跟随刘备的老哥们,还有帮助刘备成就大业的诸葛亮,给点待遇你就是为了稳定人心,维持政局相对平衡,大方向不能变,所以看山去的托孤,也仅仅是相对的制约,不是绝对的制约。

通过以上全盘分析之后,我们在看刘备的托孤之举,就能明白了!

刘备托孤诸葛亮真的是推心置腹之举,即便有疑心,可是他依然选择了信任。

刘备提拔李严,真为制约诸葛亮?不,那是刘备最后的坚持

(如此君臣际际遇世所罕有)

这即有无奈,也有对于诸葛亮人品的信任。

于是无奈的刘备才会在托孤时候说:“君之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是给诸葛亮交底,我知道你大才,整个三国无人可敌,如果刘禅真的不争气,或者你有了其它的想法,请看我的面子,给我的后人一个好归宿。在心理学上,这可以说是旁敲侧击下的提醒,更是无奈下的话语而已。

其实吗,这样的事情在三国时代,甚至后来的历史中无数次被重复,最后从一而终的少之又少。

诸葛亮就是如此一个义薄云天的义士,而刘备则是哪个无可奈何的雄主。

其他答案:

诸葛亮为什么不杀李严(三国李严和诸葛亮不和的真实原因)

三国李严和诸葛亮不和的真实原因_诸葛亮

版权申明

本文"李严为什么和诸葛亮不和(三国李严要陷害诸葛亮) ":http://www.qudanhao.com/n/8479.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19581529@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