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玬号 - 给广大网友解决创业的问题
已解决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注释(浣溪沙作者简介)

来自网友浣溪沙原文翻译及作者简介提问 提问时间:2023-04-02 20:19:53阅读次数:2

最佳答案

大家好,筱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注释(浣溪沙作者简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想必大家现在对于浣溪沙全文注释和赏析方面的信息都是比较想了解的吧,那么针对于浣溪沙原文翻译及作者简介方面的信息,筱雅自然是收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信息,那么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下下面筱雅为大家收集到与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注释(浣溪沙作者简介)相关的信息吧。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翻译

  《浣溪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家晏殊的代表作,整首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殊《浣溪沙》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注释(浣溪沙作者简介)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之感。在这种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有些微微的伤感。于是词人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宋代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当时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其门。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亦工诗善文。其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代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音韵协和。有《珠玉词》。

  《浣溪沙》说课稿

  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晏殊的《浣溪沙》,我今天将从解说教材、解说教法和学法、解说教学过程、解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对晏殊的这篇《浣溪沙》进行解说!

  一、解说教材

  《浣溪沙》是人教版七年级下/上册中的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第七篇课文,它是《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关于7—9年级优秀诗文的50篇中的一篇!这可以说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开阔视野的目标这个主题而展开的!这也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初中生,对于了解悠久五千年文化中的宋词所必不可少的!

  《浣溪沙》是宋词中婉约词的一首经典之作!主要写了身为宰相词人的晏殊伤春感时,从那逝去的美好的中体会人生的哲理,思考永恒与短暂这个主题!全词传达了词人一种淡淡的闲愁,意蕴幽深,温厚而又淡雅!可以说其流畅的语言和意蕴深广的哲理成为该词的两大亮点,也使其成为宋词中的经典!广为人所流传!

  根据宋词的有关特点,以及学生现有散文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下,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①了解有关晏殊的生平以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

  ②对词中一些有分歧的字、词,进行详细的讲解,以扫除进一步理解的障碍!

  ③能有感情的吟咏,并且能够背诵这首词。

  ④用优美的散文话语疏通词义,整体的感知改词的情和美。

  ⑤从作者的伤春情怀中体会人生哲理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在解决以上五个教学目标的同时,将对词中那句千古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的详解作为教学的重点!将对此人所代表的婉约词派做初步的了解,以及词人的人生宇宙观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解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老师如何教,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是让其事半功倍,还是让其事倍功半,这就取决于我们是否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否把教和学完美的结合!基于此,我将主要采用点拨法、教授法这两种方法!讲授法,可以比较系统的传授学生一些关于本课的一些知识,点拨法,则又可以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法:对于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我将坚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于学生”的这一策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那种将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的格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至于具体的学法,我将采用: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在此基础上,我将利用PPT、音频等现代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三、解说教学过程

  为了,解决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我准备将课堂教学设为以下十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四大无穷的宝藏,它们似天上那发出耀眼光芒的流星!不过他们的光芒是永恒的!给无数代代的华夏子孙带来无限的光和热!他们分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四藏之一—宋词!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宋词那冰山一角的婉约词,她似一位婀娜而又多姿的仙子,给人一种无限的情感体验,同时其中又略带一点无名的忧伤!

  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有两句传诵颇广的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

  现在我们就乘着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北宋某一年的春天,去领略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额晏殊的《浣溪沙》,去领略其中的那段淡淡的美、忧、伤、豁、达!

  (二)介绍词人,了解词人(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

  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三)检测字词,扫通障碍

  1、找一位学生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生领读;师纠正。

  2、必要时点出一些词语,由学生造句:要集中注意力。

  (如:回:追回香径:里的小路徘徊:来回的走)

  (四)通读全词,整体感知。

  1、选取一篇朗读比较好的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面!

  2、全体齐读:先叫男生读,再叫女生读,最后叫男女齐读!整体感知该词的感情基调,语言风格!

  3、可问学生觉得谁的朗读比较动听——女生:符合化简词派的那种感伤基调!

  (五)详解该词,领略意蕴。

  1、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旧亭台。

  (1)问题:美酒、新词”象征什么?

  答案:美好的事物!

  (2)问题:旧、去年”有一种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衬托永恒!夕阳西下几时回?

  (1)问题:这句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河上句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淡淡的忧伤,无形的悲哀!对比、发差的关系。

  2、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问题:“花落”象征什么?

  答案:消逝的年华。

  (2)问题:“归”体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宇宙观、人生观?

  答案:通融。

  小园香径独徘徊。

  (1)问题:该句的词眼是什么?

  答案:“徘徊”,无名的忧伤,思考:永恒与短暂。

  (对学生的回答:做一种鼓励行的点评)

  (六)分析意象,归纳主题:

  问题:哪些意象体现这个主题?

  答案: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

  问题:那个动作最能体现作者惆怅?

  答案:“徘徊”

  归纳主题:通过写游园的经历,忆昔,体现以下主题:

  抒发一种时光流逝,难留的惆怅;体现了词人一种通融的宇宙观、人生观!词人对“永恒”与“短暂”的一种全新的思考!

  (七)体会词的语言风格:

  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

  (八)道名句渊源,增生兴趣:

  关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来历趣闻(王琦和晏殊共作)

  (九)蕴含哲理,人生启示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风采、活出自己的味道,活出自己的价值!

  (十)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1、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最好是能够背诵!

  2、用这首词作为歌词,找一首喜欢的曲子,自己配合曲子歌唱!

  四、解说板书设计:

  板书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一个老师的智慧,好的板书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并且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浣溪沙晏殊

  作者介绍

  重点字、词上片:亭台饮酒图(思昔)

  详细解读下片:香径徘徊图(伤今)

  体味语言艺术

  人生启迪

  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浣溪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呤诵,并能流利地背诵这首词。

  2、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3、 感受诗人伤春之情。

  课前准备:了解晏殊的生平。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背诵曾经学过的诗词。

  二、 初读

  出示《浣溪纱》,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正音。齐读。

  讨论:这首是诗还是词?从哪里看出来?这是一首宋词,浣溪沙为词牌名,它的格式一般为每句七言,共六句。

  三、 自学

  轻轻读一读,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师在旁点拨提升:听一首新谱成的歌曲,饮一盅浓醇的好酒,在这样的美好生活中,却引起了对于往事的怀念,说是在去年的这个时节,同样的不热不冷的暮春天气,连眼前的亭台楼阁都是一样的,但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就像那夕阳沉落之后,什么时间才能回来呢?想要找回去年的夕阳,根本是不可能的啊。如今花儿凋零了,春天即将消逝,时光消逝令人无可奈何。然而那翩翩飞来的燕子,却像是旧时相识的啊。小园落英缤纷的花道上,孤单的一个人徘徊着,怀想那一切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

  指导朗读。带一丝淡淡的忧伤。指多名学生朗读。

  四、 补充资料。

  这首词是晏殊一百多首词中流传较广的一首。其中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关于这两句,还有一个传说。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喜欢,还在另一首诗中也用上了这两句。

  《示张寺丞王校勘》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多种形式读这两句。

  五、 反复诵读。

  分组读、男女对读。小组读。齐读。背诵。

  《浣溪沙》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就出自晏殊的《浣溪沙》,《浣溪沙》这是一个词牌名。

  二、出示目标:

  出示目标,解读目标。

  三、导学达标:

  1、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

  晏殊, 北宋词人。

  2、鉴赏诗歌

  ①.能表现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必然消逝,但是,阻止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出现的语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句"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四、课堂检测:

  1.背诵课文。

  2.理解内容。

  五、拓展延伸:

  比较《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六、小结:

  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七、作业:

  1、 熟读、背诵。

  2、完成练习。

  《浣溪沙》教学反思:

  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民族语言的演变和渊源。诗词深奥的语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想像力。《浣溪沙》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诵读欣赏中的一首词。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词的上片是描写清泉寺的优美景色,下片由景展开议论。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一堂课的导入最容易让学生决定这节课是否愿意去听,所以导入的设计我选择了一副对联“一门词客三父子,天下文章八大家”,让学生猜测里面涉及到了哪些古代文学家。同学们对这个很感兴趣,由此引入对“苏轼”这个作者的了解。同时由于学生以前未曾普遍的接触词,因此对于词这种诗歌的体裁还不怎么了解。所以在设计课件时用提纲式整理出词的一些基本常识:朝代、别称、形式、基本流派、主要代表人物,让学生们清晰的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同时希望引起同学们的回忆,想到以前曾经粗略接触的'一些词,果然,在问同学们了解有哪些词牌名时,“如梦令、水调歌头、清平乐、念奴娇”学生们都从记忆的宝库中翻出了这些词牌名,回答的兴致很高。

  在新授词的时候,我结合了当时词人写词的背景,这是词人被贬黄州时写的。如果是你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呢?而词人又是怎么样的?从而激起同学阅读的好奇心,在初读时,我要求每组同学推荐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展示阅读。同学们大都能读准字音,同时流畅朗读,但由于未能完全的掌握词意,在感情处理方面还欠缺了些。紧接着我让小组合作,结合书下注释及自己的理解,用现代汉语把这首词的字面意思说出来。同学们积极思维,但也有个别词意不能正确理解,我稍作点拨,学生大致弄懂了词意。可这还远远不够,于是我从“意象”入手,让同学们找出上阕描写的景物,并体会这些景物所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情绪,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可是抽象思维难以进入学生的脑海中去,我决定设计“想象画面,描绘美景”环节,让学生用优美的语句描述上阕的写景画面,这种想象及词句的再创造,我觉得它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性思维,用艺术的通感到学生,从而迸发出审美创造的火花。这个时候,我再请同学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轻松朗读上阕,学生们朗读时的感情处理显得“游刃有余”。

  赏析了上阕的优美画面,我又带领学生走进苏轼的内心,去感受他的那份豪迈与乐观。同时引导同学们再次感受苏轼当时的不如意,体会他人生的波折,在这种境况下的苏轼能发出“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心声,确实值得我们钦佩。此时的同学们再次朗读下阕,那种激昂的高亢的声调就容易把握了。当然历史上这种“年老志气盛”的人还有很多,也能涉及一二让学生了解。从而激发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和热爱生活的人生观,此时我因势利导地问“应不应该珍惜美好时光,应不应该抓紧时间学习?”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应该”。这份情绪的带动下,我布置了三分钟背诵这首词的作业,顿时教室里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背诵起来,达成的效果非常好。

  课堂教学结束后,我们初一年级语文组对我的这节课做出评价,大家都认同了我的“以读促学、以写促解、以情促背”授课思路及形式,同时也非常真诚的给我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在请同学们用优美语句描述画面的时候,可以提点同学们一些写景的着力点和写作方法、在知道同学们初读时,老师可以有感情的朗读给同学们做一个展示、可以再介绍苏轼的一些诗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苏轼的那种旷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听了大家的建议,我受益颇多,如果当初在设计课堂流程时再多些思考,相信课堂的亮点会出现的更多,师生间的互动会更协调流畅。

  今后的古典诗词教学我将继续探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美妙的学习体验,并能够喜悦地走向成功。

  《浣溪沙》读后感

  时光、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于一个热爱生命、有情趣、有思想的人来说,时光、生命的消逝总能引起他深沉、萧远的人生感慨。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一首美丽的生命之歌,作者在生命消逝的过程中,那颗驿动的心在美丽的徘徊,划出一道迷人的轨迹,留在了历史的星空。

  晏殊,一位太平宰相,政绩平平,而词学的造诣却极深,他的词意蕴深广,含蓄之至,优美之极。尤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为最。每每玩索,都能生出一番新的意味和感触来。

  《浣溪沙》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感慨良多。在暮春时节,作者来到一座小园,向亭台一坐,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观夕阳西下。蓦地,外在的景物触发了词人心底感伤的情怀。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又过去了一年。如今,亭台依旧,天气依旧,而不同的却是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词人的心在驿动:又见一年春花落,岁月去留无印痕,人生但悲不同昨。于是词人感慨万端,斟一杯酒,慢慢品味,拟一曲词,细细赏玩。抬头远眺那彤红的夕阳,词人的心震动了,面对大自然,他发出极其苍凉的一问:“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震撼人心。是啊,夕阳西下,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它落了还会回来。太阳还是那个太阳,而人每天都在衰老,而这种衰老是不可逆转的。生命不可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岂不悲哉!

  面对夕阳,作者感到了悲凉;而面对落花,作者更是无可奈何。花,生命美丽的绽放,而绽放的美丽却要凋零。人生命中的美好年华,意气风发的岁月,令人心动的情感,都难以长存。这是多么的无奈!

  然而,面对消逝的生命,我们真的无可奈何,为力了吗?否也!我们不能决定天气,但我们可以左右心情;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左右生命的宽度。在人生的“旧亭台”,我们可以作出“新词”,写出新篇章。当生命中的花朵在无可奈何中落去,而生命中的小燕子却可以轻快的飞来!人生不就是在新与旧的交替,去和来的往返中度过的吗?

  人是一根能思想有感情的苇草,人的尊严,高贵和美丽都来自于思想和感情。在人生的小园中,在落满生命花瓣的香径上,晏殊那颗美丽的心在徘徊,在感受生命中的无奈和无助,在发现生命中的欣喜和欣慰,在思索着人生的真谛和本原!他给人类的大地留下了一汪美丽动人的清泉,他给人类的天空留下了一片令人心醉的云彩!


其他答案:

浣溪沙全文注释和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作者简介)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作者简介_作者简介

版权申明

本文"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注释(浣溪沙作者简介) ":http://www.qudanhao.com/n/11642.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19581529@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